UPCOMING WORKSHOPS
1 to 7 days
Under 3 months
Over 3 months

PAST WORKSHOPS
1 to 7 days
Under 3 months
Over 3 months

SPECIAL EVENTS

FULL ARCHIVE

國際學生創造性藝術工作坊舉辦動機--我的故事

Friday, March 22, 2013


我是一個人帶著兩隻小狗(爸媽不願意幫忙養),四個大皮箱來到舊金山讀書的。
在灣區,我沒有家人,也沒有真正的朋友。

多多少少,有一些不熟識的人也在灣區求學或工作,
但都不是你會打電話說:「要出來吃個飯嗎?」的那種。
甚至來接機的,是素未謀面的朋友的朋友。

也許我已經算是幸運,我知道有更多的國際學生,連朋友的朋友都沒有,
住在旅館裡,看著craigslist,擔心自己明天不知道要去哪。 

我在台灣就已經先訂了台灣人經營專門租給台灣學生的民宿,
說好住個幾天讓我找房子,但無奈找房子不是很順利,
房東也很好的讓我多租幾天,她明白,帶著狗實在不容易。

一開始真的很辛苦,尤其語言還不是很進入狀況,生活很簡單也很自閉。
很多人問我:帶著狗不是更辛苦嗎?
但我的回答總是千篇一律:如果沒有牠們,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一無是處,什麼都不如人。」大概是我前三個月的主要想法。

其他在旁邊發出微弱聲響的有
「妳可以堅持下去的。」
「妳只是需要多點時間。」
「妳唯一的任務就是活下去。」
「被打倒就太丟臉了。」
「See, 妳也沒這麼糟啦!」

也許是心理專門學校,
系上提供很多空間讓我們去處理情緒,我也才慢慢地步上軌道,
說真的,我很希望當時有一個像這樣的工作坊讓我知道別人跟我一樣。

偶爾看見朋友在社群網站上的更新,工作、結婚、生孩子,
尤其是Facebook上出現越來越頻繁的婚宴婚紗照,
或者只是抱怨老闆的不公平或同事間的衝突,
都會讓我怨恨自己為什麼要放棄正在起飛的工作來念書,
為什麼要放棄已經建立起的人脈和關係?

對於自己的人生規畫也會感到挫折或想要放棄,
更不用說是想念遠在別州或台灣的朋友。

但最後的最後,我還是找回了當初坐上飛機的勇氣和實現夢想的動機。


這次我和我的兩個同學, Alethia andd Alicia, 一起舉辦這個工作坊,
就是為了讓國際學生們能夠有一個安全的空間和環境,
去處理自己的情緒、壓力,得到一些能夠繼續往前、支持自己的力量和優勢。

我們三個來自不同國家(台灣、墨西哥、印度),說著不同的母語,有著不同文化,
但唯一的共通點就是我們都是國際學生,我們都走在那樣的掙扎裡。

也許因為念的是諮商,我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反思。
我越來越清楚地看見American self and Chinese self之間的衝突。

每一種語言的背後,都有著自己的一套文化概念,也會有一個我。
而我總在這每一個我之間互相擺盪與拉扯,隱隱約約地,或者是劇烈地。

例如,我可以自在地用英文說 I am angry/upset/disappointed...
但我卻很難用中文說「我很生氣」「我對你很失望」等等。
中華文化的修養招牌太大,尤其對於女性,使我不想成為一個「壞脾氣」的人。

然而,有許多自身文化背後的寶貴哲學,卻也成為了支持我的力量優勢


這次的工作坊
主要是希望提供國際學生一個安全的環境去探索自己。
宣洩說不出口的情緒;
探索自身文化價值;
整合不同文化的自我,
感受看似隱形卻存在的支持;
相信自己的美好。


伸出手,讓能量穿梭在你的指間當中,就會發現其實你不寂寞。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