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COMING WORKSHOPS
1 to 7 days
Under 3 months
Over 3 months

PAST WORKSHOPS
1 to 7 days
Under 3 months
Over 3 months

SPECIAL EVENTS

FULL ARCHIVE

框框與歸屬感

Sunday, July 21, 2013

貓和魚終究是屬於不同世界的,是嗎?

對於抵抗刻板印象厭煩了?
 一張又一張的標籤貼在身上,卻始終找不到定位? 

有沒有辦法可以讓每一種自我認同和價值觀達到平衡?
有沒有可能,當別人問從哪裡來的時候,不再感到一絲的焦慮?

新移民;在亞洲美國輪流住的人;亞裔;華人;台灣人;中國人;雙重國籍;
Chinese-american;Taiwanese-American;Asian;Asian-American;Chinese;Taiwanese...etc

無論你幫自己貼的標籤是什麼,無論別人幫你歸類在什麼族群, 你看見自己了嗎?


【框框】
>
「噢,ABC不就是...的樣子嗎?他們一定是.....」

"I thought Chinese people are very conservative!"   

「你到美國那麼久,一定變很多吧?」



刻板印象的建立是人類與身俱來的本能,
這能夠讓人在資訊繁雜的世界裡快速做出「盡量適當」的反應。

但人的本質卻漸漸被掩蓋,想要跳脫,卻時常硬被擠回那個框框裡。

「教授都以為來念這所學校的華人都是為了文憑,我的自我要求他都視若無睹...」
「別人不斷地把我塞進華人應該是保守、書呆子的框框裡,不相信我是怎樣的人...」
「我看起來不像典型的ABC, 所以ABC也不想跟我講話。」

難道我們只能屬於一個框框嗎?
難道框框裡的人都一模一樣嗎?


身為跨文化的我們,游走在交界點,失去了歸屬感。


【歸屬感與羞愧】
>
"I felt ashamed."

「你把自己定位在哪裡?ABC嗎?」「對啊,但...」

「來美國已經幾十年了,但...」

>
當身邊的台灣新移民表現出對台灣文化的陌生時,
我有時會對身旁的人開玩笑「你這個美國人!」

但我第一次意會到自己說出「回美國」的時候,我感覺到一陣羞愧。

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不是覺得去去很快就回來?
什麼時候開始,我認為這裡也是我的家?

當我開始忘記某些字怎麼寫的時候(雖然說因為常打字也有影響),
更是有一種對繁體中文的背叛感。(尤其我很熱愛中文)


這兩年來,也聽過見過不少人提起種族歧視,
其實,不只是種族,華人之間也充滿著與多小團體。

「他們覺得我是FOB,ABC最怕變成的樣子,所以不想跟我打交道。」她對我說。
「小時候,他們都笑我便當裡的東西很噁心...」他對我說。


聽了,心好緊。


什麼時候,我們可以為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
什麼時候,我們可以為自己的跨文化感到榮耀;
什麼時候,我們可以接納自己屬於不同文化的衝突感。


不只一個家,又如何呢?








7/29 Sunday, 10:00-3:00 pm
Home? Home! Home. 創造性藝術工作坊
(Limited space, pre=registration required.)

報名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